查看原文
其他

企业如何“抱团走一带一路”?CCG研讨“一带一路”海外园区建设

2017-04-26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举行,这是今年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境外的经贸合作园区已经成为重要抓手,在面对TPP等新的国际贸易形势下,“一带一路”推动的海外园区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目前海外园区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如何破解?






  4月25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总部举办“‘一带一路’海外园区建设”研讨会。远大科技集团副总裁、党委书记,“一带一路”办主任丁元刚,天津中非泰达投资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冯兆一,柬埔寨西港特区公司董事、红豆集团品牌文化部部长钱文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投资促进部主任盛国飞,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薛力,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唐晓阳,中钢国际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丝路基金董事总经理王建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助理总经理高成英和拜尔能源集团董事长王学军等资深专家、学者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家围绕园区建设、合作渠道、转型升级、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以及园区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研讨会由CCG副主任苗绿和CCG常务理事、富爱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浩轩共同主持。三十多家“走出去”的领先央企、民企高管及主流媒体参加会议。


CCG主任王辉耀


  CCG主任王辉耀在致辞中指出,海外园区是企业做好“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很庞大,无所不包,对于企业来说怎样下手?如何抱团出海、集团作战?园区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角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成功的经验是从当时的四个经济特区发展到十四个沿海城市,从开发区、国家级新区到浦东新区、雄安新区。中国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现在中国在海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五十二个合作园区,已经到了需要企业界和智库一起总结经验、提升共识的时候。



CCG常务理事、富爱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浩轩



  CCG常务理事、富爱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浩轩表示,目前中国在全球有52个园区,大部分是企业行为和企业层面的考虑,还没有站在一定高度或形成一种合力,而“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海外园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整体布局同样也应该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考量。此外,他还以泰国罗勇工业园区是园中园,大园区属于侨领为例,分享了华侨华人在园区建设和招商方面的成功经验。他建议,中国今天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中国工业体系的出口时代已经到来,大家应该转变思维,充分利用园区这个平台。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薛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薛力结合自身的研究和考察经验指出了海外园区建设对于中国实现海外经济扩张的重要性。他认为,海外园区建设是中国实现海外经济扩张的主要平台和抓手。目前我国的海外园区在客观上带动了大量的企业往外走,在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对东道国的园区立法、经济政策调整都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他也指出了我国的海外园区建设和企业走出去目前尚存的问题。例如大部分园区还没有形成清楚的盈利模式,私营企业自身走出去的可持续性稍弱,国企在运作效能和精细化管理上还有待加强。他建议,既要支持国营企业,也要支持私营企业,两条腿走出去,“一带一路”才能成功。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投资促进部主任盛国飞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投资促进部主任盛国飞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指出了目前我国机电行业在“走出去”方面尚存的问题。首先,在现有的众多海外园区中,大多是农业、林业、物流、科技研发等行业的企业,机电领域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但其实无论是中亚还是印度等国,当地政府都非常希望大量引进机械电子等高附加值企业,促进所在国的工业化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所以机电行业企业在走出去的数量上还有很大空间。此外,由于机电行业对于产业链的配套、所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所在国的劳动力素质有要求比较高,而目前一些海外的园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因而现在机电行业“走出去”主要是以贸易为主,并购为辅,所以,从形式上来也还有很多拓展空间。


柬埔寨西港特区公司董事、红豆集团品牌文化部部长钱文华



  柬埔寨西港特区公司董事、红豆集团品牌文化部部长钱文华介绍了红豆在柬埔寨的成功运营经验,入驻海外,红豆集团为当地创造众多就业机会,为当地的工业园区建设、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红豆致力于促进当地的民生工程,为老百姓做事。在驻入初期,红豆开展了很多捐款帮助的活动,包括对学校、红十字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十年间,红豆为当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柬合作的务实样板。红豆也希望借此为契机,把未来做得更好,按照公约形成社会产城一体化打造2.0版,进一步把民生工程扎根民间,渗透民心。


天津中非泰达投资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冯兆一


  天津中非泰达投资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冯兆一结合自身企业走出去的经验提出了评价海外园区是否成功的三个标准。一是园区对当地、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带动当地的GDP增长、带来的税收、就业,甚至包括进出口,这是一个指标。二是园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贡献,即有没有真正带动中国企业增加出口,包括对海外投资、设备、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出口。三是园区开发企业自身的效益,现在很多园区在第三个指标上仍然没有很大的突破,如果园区开发企业自身的效益不能解决,园区就不能可持续发展。此外,在谈到海外园区的发展前景时他还提到,海外园区不像一般的企业走出去那样有套路可循,园区在中国在海外都是一个创新产物,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所以,不应在“一带一路”热潮下,就期待其能在短期内取得巨大成果,而应在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将对园区发展的期望放到长期内来考虑。


远大科技集团副总裁、一带一路办主任、集团党委书记丁元刚


  远大科技集团副总裁、一带一路办主任、集团党委书记丁元刚总结道,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建立海外园区主要考虑三点:一、民营企业,从事传统制造行业居多。因此其海外国家的工业园区一定要依附于集团各个板块的产品,依托于当地的市场;现在很多民营或者国营企业走出去的时候都倾向于人口多的大市场,但是却忽略在人口较少的国家,我们的投资却可以占它全部投资的更大比重,获得更多的支持,开拓市场;二、海外园区一定要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化。这样海外园区的选择更加有利于企业各个板块产品的全球布局;三、快速决策,借船出海。作为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与相关央企、国家部委和相关企业形成团队搭班子、形成团队。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助理总经理高成英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助理总经理高成英指出,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需要“政府搭台”。比如在双边税务互免和互惠、当地工作证拘留许可的办理和外交领事保护等法律法规方面,如果由政府层面去与园区所在国统一谈的话,会比企业单独去谈要好得多。高成英不太赞成企业一窝蜂地跟风,认为外面的环境复杂,有一定市场全球占有率、有一定水平产品的比较成熟的企业才更适合走出去。他希望企业走出去要升级到2.0版甚至3.0版,即不是只把自己的生产线带出去,而是要把品牌带出去,发挥企业的品牌价值。在商业化运作方面,各行各业的企业只要遵守所在国家和当地的法律,是不会轻易受欺负的。


丝路基金董事总经理王建业


  丝路基金董事总经理王建业认为,国内园区建设的模式复制到海外存在三点障碍。首先,海外投资国的地价通常较高;其次,海外投资国政府对园区的支持力度未知,可能对境外园区的商业模式造成冲击;最后,企业和园区在海外发展,可能面临法律风险。他认为在境外做园区,一要关注技术的发展;二要认真分析投资国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及当地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现状和趋势;三要把握住发展中国家园区建设的窗口期;四要厘清企业和境外园区的商业逻辑,实现“出海”企业和境外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唐晓阳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唐晓阳认为,建设海外园区时切不可盲目复制国内园区的经验,应针对所在国家实情适当调整园区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海外园区的功能。首先,海外园区可以通过商业地产投资等方式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某些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国家的园区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在当地开展投资;最后,海外园区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政府战略及政策的转变。他提议国家对现有园区功能进行细分,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鼓励和补贴措施,以最大限度促进海外园区发展。


中钢国际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


  中钢国际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表示,与其他直接输出服务的行业相比,钢铁行业与它们外部条件不太一样,相对博弈的打码费多一些。因此,作为资本密集型企业,钢铁行业在走出去时需要解决短期内形成商业盈利的挑战,需要考虑到整个钢铁行业的发展。但每个钢铁行业下都有产业群,这些产业群不一定都是高端的,因此其实在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时,让产业群成团走出去在园区内是有一定的可发展性的。但是需要考虑海外园区综合和外在的环境。其一是国家政策,看相关政策需要调整、是否应由政府出面进行谈判等;其二则是从园区开发的角度,企业需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造小环境,例如完善物业的配套和产业链的服务功能配套。


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投融资部部长樊慧武


  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投融资部部长樊慧武和市场开发部副部长郑辛阳分享了中铁在做转型投资以带动工程承包中投资工业园区的观察和经验。樊慧武举例,很多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进入印度,如果自己人进不去,工期控制不了,成本也控制不了,就没有发展优势。郑辛阳认为,判断一个工业园区盈利与否的标准,一是能否为当地做贡献,二是是否对中国企业有益,三是园区的开发商是否有利可图。产业园区的开发是有成功经验的,但一般要经过十年、二十年后才能有回报,而且是微利。企业在外面做园区开发还需要国家推行相应政策以及金融机构给予金融支持,这样才能促进产业园区在“一带一路”更好的发展。


拜尔能源集团董事长王学军



  拜尔能源集团董事长王学军提出,发达国家现有的园区缺少整体规划和产业政策支持,中国民营企业“出海”前应充分考虑园区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可持续性;同时在充分了解海外经济、法律、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评估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此外他认为,如果国家可以建立协调机构,在海外为“出海”民营企业或国有企业提供法律、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将为民营企业在海外园区落脚提供极大助力。



  数十家国内知名媒体、国内外“一带一路”领域的学者和专家以及“一带一路”产业园区投资运营的企业家针对园区产业链、园区管理和服务、入园企业标准、社会责任及华侨华人搭桥引线等问题进一步与研讨嘉宾互动。


  此外,参加研讨会的嘉宾还有京创时代(北京)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裁、CCG理事安永钢,远大科技集团“一带一路”办专员陈琳玲,道乐咨询集团首席执行官、CCG驻华盛顿代表丁源远,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柯银斌,华通恒智投资管理咨询创始人、执行董事李琥,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招商经理蔺龙飞,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非洲区副总经理刘广,拜尔能源集团刘海峰,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企业传播总监刘军,创驿时代国际商务(AIIBC)创始人、COO倪宝然(Bruce Nikoo),北京诺恒咨询有限公司客户主任孙万河,派成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际项目经理王骞,人民日报国际部吴焰,中国航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严琼,远大科技集团“一带一路”办副主任杨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战略规划处处长余皎,中国航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腾,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主任张亚库,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副部长郑辛阳,中钢国际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仪安,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投资促进部投资促进专员朱丹丹。


  作为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国际化、影响力、建设性”,秉承“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宗旨,致力于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全球治理、人才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为推动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更好地“走出去”,2015年成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一带一路”研究所,旨在“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下,聚合国内外杰出学者、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展一系列对企业等“走出去”主体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出版和研讨会,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建言献策供国家有关部门决策参考。此前曾举办“一带一路、亚投行人才战略”、“东南亚投资风险与挑战”、“南亚投资风险与挑战”、“一带一路与TPP”、“‘一带一路’投资挑战与机遇系列研讨会之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员工安全与海外安保风险”等圆桌会。




CCG 纵览



《全球智库报告2016》发布 CCG 在多项榜单中位列中国智库第一

《全球化 VS 逆全球化》图书精要 | PPT版

⊙ CCG新著 《世界华商发展报告(2017)》发布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将何去何从?大咖齐聚CCG论道

CCG报告:中美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前景与项目清单

⊙ 《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出版 解密“智库建设路线图”

  王辉耀:选才基数,从“13亿”变“70亿”

⊙  CCG报告:抓住美国移民收紧机遇 更加开放国际人才政策

⊙  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 CCG举办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

⊙  王辉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社会智库

⊙  CCG发布报告《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

⊙  CCG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

⊙  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海南三亚盛大开幕

⊙  第二届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